身边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身边榜样 -> 正文

【2023年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校长奖获得者】王永启:用创新点亮工程机械的绿色未来

发布日期:2024-01-26 点击数:

王永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程勇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节能与低排放控制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 Total Environ》、《J.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研究成果在山东黄金、新疆北山、广西信发等矿区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校长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

名师引领,创新进取

他的创新之路,即源于对技术的热爱,又得益于名师的引领。

“不要管其他的,先去做去”,他说,这是导师程勇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

2017年他以硕士生的身份加入程勇教授带领的“动力系统智能测控技术团队”。程勇教授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独立负责一个项目,除了技术攻关,也要学会项目组织管理”。

《***型号柴油舷外机性能测试项目》是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他说,柴油机舷外机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测试的难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模拟水域环境用于考核冷却系统,另一方面要解决负载施加问题,而模拟水域环境需要水箱密封,负载施加需要传动轴贯穿水箱,柴油机因为工作粗暴,以往接触式密封一方面会导致摩擦功率损失,而且密封效果较差,而为了密封效果限位过度会有断轴的风险。面对既要又要的问题,他陷入了困境。分析特点,耐心钻研,通过多种方案的比对模拟,他创新的提出了非接触式循环水箱结构以及传动轴系对中方法,解决了既要又要的问题,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为***型号柴油舷外机提供了性能测试平台,推动了该型号舷外机产业化落地。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他悟出“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全局视野,勇于创新另辟蹊径”的重要性。这也是他科研之路的启蒙。

 

脚踏实地,积累沉淀

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到建筑、交通、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工程机械的运行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负担。如何实现工程机械的节能与低排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

在博士阶段,在程勇教授的指导下,他专注于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节能与低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习新的知识,尝试新的方法,创新新的方案,将大部分时间献给了实验室。他的创新生活宛如一场艰苦的攀登,需要脚踏实地,积累沉淀,而非一蹴而就的成功。

在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节能与低排放控制技术领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验条件复杂、环境恶劣。为探明挖掘机实际作业模式下驾驶特征对排放特性的影响,他与团队对108台挖掘机进行了长达36.8万小时的累计数据跟踪,并带团队自主研制的发动机车载排放测试装备到矿山、港口等地进行挖掘机的排放特性测试,为工程机械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针对在用工程机械减排问题,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 Total Enviro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在导师程勇教授的指导下,他与团队成功推动工程机械颗粒物排放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矿井铲运机上的应用,驾驶员反馈:“以往都要带防毒面具工作,现在口罩都不用带了”。收到这样的肯定,他表示:“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锐意进取,探索前沿

他认为,随着动力系统电气化的迅猛发展,工程机械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绿色工程机械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储能单元的相关技术研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为此,他以动力电池的模型参数在线识别与耦合均衡功能的预热技术为主要内容,实现了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调控与热管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 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他还积极参加了CA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ular 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CVCI)、世界内燃机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了解了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他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方面的创新能力,也为工程机械动力系统的节能和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例如,他们对一台75吨挖掘机进行了电动化技术升级,使其每年能为用户节省近100万元/台的运行成本。他与团队还在新疆北山、广西信发等矿区进行了工程实践,将他们的技术方案应用于能源行业的实际需求,推动了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实现了技术价值的转化。

  

勇攀高峰,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信思想上应当秉持铺路石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行动上应当紧跟学术前沿的发展,挖掘理论深度,拓宽技术广度,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实现技术价值。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研究成果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展望未来的学术和研究道路,他期望能在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节能与低排放控制技术领域做出更多的突破,能够在动力电池、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智能测控和优化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工程机械的绿色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能研宣/图:王永启/责任编辑:刘晓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20 bat·365(中国)-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